古人常用"音高"一词来形容生命,所谓的"一人一命",或者说是短暂的瞬间,或所谓的"中间的音高",其实,无论是长寿,还是短暂的时刻,"音高"实际上是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式,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态度,一种空间意识,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生活艺术审美意义。
《易经》说,‘仰观天文,俯视地理,是知游明之故。’"《孟子》说,"阳堪于天,俯首于人。"这里的‘投’既指人生,也指当下,魏晋嵇康观桂洪,挥舞五弦。投其所好,心太神秘了。"看雁南归,信徒弹奏五弦琴,灵魂驰骋于浩瀚宇宙,悠闲自得,其人生何其自在。东汉科学家张衡有"俯视树木树木,仰视山川",山水画家宗炳有"登高百尺,俯视万里"之说。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上下方向的空间图景。王羲之在《兰亭序》中写道:"仰望宇宙,俯瞰门类繁盛。 所以一看疾驰,足以很视听娱乐,可乐信也。"这里的"抬头"和"低头"不仅是观察此刻事物的不同角度,也能表现出一种人生态度,但无论是当下还是整个人生,"所以是要有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。
所谓"音高",并不局限于"弓"和"阳",其实质是指一种变化,游移的视角观察事物,观察自然,体验人生,认识宇宙的行为,不局限于一点,不偏执于一端。这种空间意识被谢灵运,宗炳引入山水诗和山水画中,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山水诗和山水画美学思想。中国山水诗常用远,近,高,低方位角来形容对象,而李白的"窗含西陵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舟",王维的"白水明天,碧峰后山",则是一种远近之景,即游泳之景中国山水画讲究以大观小,以高观低,所谓"近在咫尺,远望千里;方寸之尺,正辨千寻之陡"。中国文论强调"八极细禽,万心游","以少总多,情不清","笼天于形,万物于笔"。观古今于片刻,抚沧海于片刻",这是中国人观山水,观世界,观人生的视角和态度,或居高临下,一排排;或俯瞰远眺,苍茫无边;上下左右,望眼欲穿,循环往复,流连忘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