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年以来,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,教育部、财政部等部门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,鼓励高校在新兴产业领域进行创新研究,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,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。
4月26日,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安徽合肥召开2024年全国高教处长会,部署今年着力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“一二三四+N”主要任务,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。国务院也于4月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。此次合计下达预算约403.9亿元。那么高校应当如何紧跟产业发展和政策引导的步伐,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呢?
优化学科体系布局,推动专业设置“有增有减”
当前,以ChatGPT、Sora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不仅在工业领域大显身手,实现对产业的数字化赋能,也给高校人才培养、教学带来冲击和挑战。
为了优化学科专业布局,高等教育需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“拓新补缺”,围绕人才供需推动专业设置“有增有减”。
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,今年将狠抓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落实,建设适应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,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。这将进一步促进高校和行业的合作与交流。
高校通过引入生产企业视角,不仅可以贴近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,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整体竞争力,也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,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培养拔尖创新人才,从“学知识”向“强能力”转变
“人才培养为本,本科教育是根。没有高质量的本科教育,就没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。”在近期的政策导向中,从本科阶段培养“拔尖创新人才”的理念被反复强调。
今年将继续深入新工科、新农科、新医科、新文科的建设,探索基于能力图谱、知识图谱的课程、教材、实验一体化建设。同时,持续推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,开展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研究。这将要求高校专业教学从“学知识”向“强能力”转变。
尤其对于近年来新增的跨学科工科专业,如智能视觉工程、人工智能等,其专业课程本身就与现代前沿产业和工业现场联系紧密。例如,在机器视觉实验室中,学生可以参与真实项目开发,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项目思维,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,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。
产教融合实验实训,维视教育打造更贴合产业的优质课程
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,今年将继续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课程、教材、师资、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改革,建设“五个一批”,其中就包括共建一批产学合作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验室。2024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中也指出,资金将重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。
可见,建设符合创新人才培养需求,具备贴合产业实际的软硬件设施的实验室和教学方案,仍然是近年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。
那么如何围绕AI技术和学科发展特色,打造更加贴合产业前沿需求的教学实验室呢?
维视教育维视智造20年来深入AI工业视觉应用一线服务的产业优势,研发了丰富的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,多年来服务了全国上百所院校的实验室建设。维视教育实验室方案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,协助老师以项目式教学方式,培养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。
此外,维视教育还可提供全周期增值服务和丰富的课程、教学工具等教学资源以及课题申报、协同育人等项目支持,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,助力学生和老师便捷接触到技术最前沿,助力高校人工智能教学改革,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。想要了解更多视觉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信息,欢迎通过维视智造官网了解。